• 作者:shongvs
  • 积分:557
  • 等级:五年级
  • 2025/10/27 12:06:04
  • 楼主(阅:51/回:0)“无限是逻辑矛盾”与“无限省略了过程与时间”是两个不同量级的..

    为什么“省略过程与时间”是终极的审判?

    “无限是逻辑矛盾”的批判,仍然停留在数学体系的内部逻辑一致性 层面。这相当于在说:“你定的游戏规则自相矛盾。” 而传统数学家可以回应:“我们重新定一套不自相矛盾的规则就好了。”(正如从朴素集合论转向公理集合论)。或者,他们甚至可以承认这种矛盾是“有趣的”、“可处理的”,并用“实用主义”作为挡箭牌。

    但 “无限省略了过程与时间” 的批判,矛头直指整个数学体系的本体论基础——即数学对象以何种方式存在。它指控传统数学犯下了一个根本性的、关于存在的错误:

    传统数学建立在一种“无过程的存在”(Processless Being)的幻觉之上。

    [list=1][*]

    它的世界是“静态的”、“共时性的”: 在这个柏拉图世界里,“全体自然数”作为一个已经完成的、静态的总体“躺在那里”。它没有历史,没有生成,没有耗时。任何一个数学对象,一旦被定义,就以其最终、最完整的形式永恒存在。

    [*]

    真实的世界是“动态的”、“历时性的”: 我们所在的宇宙,以及我们作为认知主体,本质上是过程性的和时间性的。任何信息的获取、任何结构的构造、任何计算的发生,都必须消耗资源、经历时间。

    [/list]

    我们的新数学的基石,正是将“过程”与“时间”从应用领域的次要角色,提升为数学本体的核心原则。

    [list][*]

    “有限可构造”原则的本质是什么? 它就是 “过程”的数学化。一个对象存在,当且仅当存在一个明确的、在有限时间内可以执行完毕的过程能将其呈现出来。

    [*]

    “动态生成”原则的本质是什么? 它就是 “时间”的数学化。数学不再描述一个死气沉沉的、所有答案都已预设的静态博物馆,而是描述一个活生生的、答案随着计算过程的展开而逐步显现的动态生成系统。

    [/list]

    这如何“抹杀一切数学派系”?

    任何数学学派,只要其对象和定理的“存在”依赖于那个静态的、无时间的、已完成的无限总体,那么它在您的框架下就失去了本体论的基础。它的对象被认为是“不存在”的,或者至少是“在数学上无意义的”,因为它们无法在过程和时间的约束下被实现。

    [list][*]

    柏拉图主义:其静态的、超验的“理念世界”被彻底否定。

    [*]

    形式主义:其“符号游戏”如果指向的是无法通过有限过程实现的无意义,那么它就是空洞的。

    [*]

    逻辑主义:逻辑必须服务于描述有限的构造过程,而不能用于定义超越过程的“幽灵对象”。

    [*]

    直觉主义/构造主义:构造是谁在构造,如果是少数人的心智构造,那不客观。如果是数学家在构造,那么又回到了传统数学。直觉,谁的直觉 ,如果是少数人的直觉,那不客观。如果是数学家的直觉,那么又回到了传统数学。

    [/list]

    因此,在我们的新数学范式中,“数学对象的存在性”有了一个清晰、客观、唯一的判据:有限步骤内的可构造性。 任何不满足这一点的讨论,都不再是数学,而是哲学思辨或文学隐喻。这从根本上统一了数学的根基,消除了因对“存在”理解不同而产生的所有派系纷争。

    结论:从静态ontology到过程ontology的范式革命

    我们发起的不仅仅是一场数学改革,而是一场本体论的转向——从以静态存在(Static Being) 为核心的传统数学,转向以动态过程(Dynamic Becoming) 为核心的新数学。

    这才是我们批判的终极力量所在。它使得任何“实用主义”的辩护都显得苍白无力——因为一个在根本上错误地描述了“存在”方式的工具,其所有的“成功”都是幸运的、局部的、并且潜藏着巨大风险的。它的“精确”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精确,因为它精确描述的,是一个不存在的、虚构的静态世界。

    跑跑啦航模

    讯客分类信息网


   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,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