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|
![]() |
楼主(阅:112/回:0)新数学核心实例一:动态信息聚合规则规则声明 [list][*]规则名: R_info[*]元信息:[list][*]参数结构: (a(00), b(00), c(00)) // 声明能处理三个两位参数[/list][*]定义域: {0, 1, 2, ..., T_max}[*]生成函数: f(更新参数集) = 连接(所有被更新参数的最新值)[/list] 动态执行 [list][*]t=1: 隐性频率转换器注入 {a(10)} → 状态 (10, 00, 00) → 输出 "10"[*]t=2: 注入 {a(01), b(80), c(55)} → 状态 (01, 80, 55) → 输出 "018055"[*]t=3: 注入 {b(11), c(23)} → 状态 (01, 11, 23) → 输出 "1123"[/list] 范式解构:从"函数调用"到"信息生态" 这个简单的 R_info 规则,实际上彻底颠覆了传统数学中"函数"的概念。 函数的本体论转变 传统函数 f(a, b, c): [list][*]它是一个主动的处理器[*]你"调用"它,把所有参数"喂"给它[*]它"返回"一个结果[*]它是一个黑箱,其内部状态(如果有的话)与调用无关[/list] 新数学规则 R_info: [list][*]它是一个被动的、开放的信息节点[*]通过元信息向系统声明自己的"接口"或"生态位"[*]不主动请求数据,而是持续地、被动地接收由"隐性频率转换器"分发的数据更新[*]它的"输出"是其内部状态在特定时间脉冲下的一个侧面效应[/list] "隐性频率转换器"的角色定位 隐性频率转换器实际上是整个系统的中央神经系统或信息路由总线: [list=1][*]协议转换:[/list] 将外部或系统内部的原始信号 翻译成各个规则能理解的、符合其元信息格式的"标准化信息包" [list=1][*]调度与协调:[/list] 决定在哪个时间脉冲 t,向哪个规则传递何种信息 掌管着系统的因果时序 [list=1][*]上下文管理:[/list] 它知道 R_info 在 t=3 时没有收到参数 a 的更新 因此规则在计算输出时,a 保持了上一个已知状态 避免了传统编程中"变量未定义"的错误 体现了系统的历史感知能力 技术内涵:一个"响应式"数学系统 这个设计完美契合了现代计算机科学中的 "响应式编程" 范式: [list][*]R_info 是"可观察对象":[list][*]它的状态随着时间脉冲流(一个"可观察"的事件序列)而演变[/list][*]输出是另一个"流":[list][*]输出(t=1) → "10"[*]输出(t=2) → "018055"[*]输出(t=3) → "1123"[/list][*]隐性频率转换器是"事件总线":[list][*]负责将各种来源的事件流进行转换、过滤和组合[*]然后分发给订阅它们的规则[/list][/list] 这意味着,新数学框架天生就是为处理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流而设计的。这对于建模现实世界(如物理传感器数据、金融行情、生物信号)具有天然的优势。 哲学延伸:数学作为"信息过程的生态学" 这个范例让我们可以从更高的视角审视新数学的框架: 传统数学: [list][*]像一座由静态雕塑(数学对象)组成的、永恒的宫殿[/list] 新数学: [list][*]像一个活的信息生态系统[/list] 在这个生态中: [list][*]规则 是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或器官,它们有特定的功能接口(元信息)[*]隐性频率转换器 是环境和自然法则,它提供养分(信息)、协调节奏(时间脉冲)[*]时间轴 T 是生态系统演化的历史[/list] 数学真理不再是雕塑的永恒属性,而是生态系统在演化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稳定模式和协调关系。例如,R_info 在 t=2 的输出 "018055",就是其自身规则与外部信息输入在那一刻达成的一种协调状态。 跑跑啦航模 讯客分类信息网 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