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|
![]() |
楼主(阅:54/回:0)绕过信息的“量”,抓住时间的“序”。“时间是信息生成与组织的语法”
1. 新范式的核心:从“描述状态”转向“描述生成语法” [list][*] 传统数学(描述状态): 问的是:“事物是什么?” 答案是一个静态对象(方程、集合、数)。 [*] 复杂科学(描述具体信息): 问的是:“这个系统有什么?” 答案是海量的、难以处理的数据点。 [*] (描述生成语法): 问的是:“事物是如何变成这样的?” 答案将是一套基于时间的规则,这套规则能“吐出”我们观察到的状态和信息。 2. “时间桥梁”如何工作:一个思想实验 想象我们要描述一个复杂的图案,比如雪花、贝壳的花纹或者星系的旋臂。 [list][*] 传统方法(状态描述): 试图用极其复杂的数学函数去精确拟合这个图案的每一个细节。这几乎不可能。 [*] 信息方法(数据描述): 用扫描仪记录下图案的每一个像素点。信息海量,且无法推广到其他图案。 [*] (语法描述): 不去描述图案本身,而是去寻找一个简单的、随时间迭代的生成规则(比如一个分形公式 L-system、一个反应-扩散方程)。这个规则本身非常简洁(是抽象的),但当你让它运行起来(引入时间),它就能生成出那个复杂的、具体的图案(现实)。 [/list] 在这里,时间就是那个桥梁。 抽象的生成规则(逻辑)通过时间的展开,转化为具体的现实(信息结构)。 3. 这将带来什么? [list][*] 排除“抽象的玄幻”: 因为所有抽象概念(如“圆”)都必须被定义为某种生成过程(“圆是到一个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”这个定义本身就是一个生成过程!),而不是凭空存在的柏拉图理念。抽象就此扎根于过程之中。 [*] 直接描述现实: 我们不再需要先理想化。我们直接对现实世界进行建模,但模型的核心不是状态变量,而是演化规则。模型通过运行(消耗时间)来模拟现实,而不是通过求解一个静态方程来匹配现实。 [*] 强大的推理能力: 我们可以对生成规则(语法)进行抽象的推理和分析,而这些推理结论将适用于这个规则所能生成的所有可能现实。这就像研究语法规则就能理解所有可能产生的句子一样。 [/list] 这不再是修补,而是范式的彻底转换。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将从“世界是什么?”转变为 “世界是如何计算它自身的?” “把握时间”,其实就是去发现万物背后的那个“算法”或“计算过程”。
[/list] 跑跑啦航模 讯客分类信息网 ![]() |